杨燕:AI数字人是数字经济发展“货币动能”

正因如此,市场上数字人的形象、特点和功能不一。若想将数字人真正地应用至企业,甚至规模化应用,赋能行业发展,那么我们不仅需要明确自身需求,还需要厘清数字人的能力及其未来的潜力和可能性。
对此,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战略生态研究室主任杨燕介绍了他们对数字人级别的划分依据,以及不同等级数字人的特点,为整个数字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数字人等级划分
杨燕介绍:“我们根据‘拟人化’和‘(生产)自动化’两大维度,将市场上的各类数字人划分为L1到L5五级类别。”

L3级别的数字人背后也有真人,他们不再需要佩戴繁重的专业级动捕设备,而是直接通过安装在电脑或手机端的摄像头,基于算法植入,就可以将真人的所有动作,包括表情、口型、肢体等动作细节捕捉,同步迁移到数字人身上,驱动数字人实时的互动起来。
L4级别的数字人将被赋予智慧的大脑。它们可以独立地与真人进行实时的智能化交互。比如商汤科技推出的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数字人“小宁”,它可以代替真人在线下网点大堂,解答来访客户的业务问题。L5级别的数字人可以完全实现智能化交互,不在依赖于真人的介入,是一个通用智能型的数字人,可以回答更通用化的问题,成为我们个人生活的助手。
杨燕表示:“因为L4级别以上的数字人涉及到大量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技术,我们也将其称之为AI数字人。只有达到L4等级的数字人,才能真正地进入到行业里,解决经济发展中普遍会面临的‘人效’问题。”
AI数字人的技术特点
与一般数字人相比,AI数字人具备三大特征,分别是多模态交互能力、深度学习能力和AIGC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技术支撑,商汤得以在“拟人化”和“自动化”两大维度,建立了AI数字人的生产力底座。
其次,杨燕还解释了深度学习能力,它是指基于计算机深度学习技术,让数字人不断地学习新的语料和数据。在经过训练及现实应用的反馈后,不断地迭代和延展它的能力和交互水平。通过深度学习,数字人不仅在专业度上有所加深,还可以学习跨业务的知识,支持跨业务服务和沟通。

商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并与数字人生产流程进行融合优化,针对传统CG建模、动画制作环节,和数字人的多模态交互、深度学习能力构建,分别推出了智能化生成、智能化驱动和智能化交互三大引擎,并通过三大引擎间的流程打通和标准化处理,打造“一站式”AI数字人生产流水线。
如此,数字人才有可能推广至更广泛的产业或行业中。
数字人广泛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杨燕介绍:“我们建立运营管理平台,就是希望打通技术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发者通过三大智能引擎生产出一个数字人后,可以通过运营管理平台进行后台业务管理,包括对多终端的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业务发现规律跟逻辑,帮助业务更好地进行升级和迭代。

截至目前,商汤在多个行业场景中的案例实践。比如商汤与宁波银行上海分行打造的数字人小宁,与广州永旺梦乐城购物中心联合打造的超写实型AI数字人“小糖”。杨燕认为:“线上线下的每一次交互带来新的数据,都是一个无形资产。”同时,数字人作为一个具象化IP形象,也将会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构建,带来更好的服务。